五路伐夏说不好是胜还是败,但依据阵亡人数以及领兵主帅大多被贬谪,也没有取得很好的战果,大约算是败了,但为了顾忌朝廷的颜面,在宣传上还是有所偏颇,说起的时候, 还是宣传胜利方面为多,至于最后的狼狈,大多是不太说起的。
但在民间,朝廷战败了的这个事情,却是被广泛认可的,大家大多不会责怪官家,但高遵裕、王中正这些人,却是被认为是祸国殃民的奸臣, 连带着高太后在民间的风评都变得不好起来。
然而赵顼却还是不死心。
也许是因为有不停劝说犯错的人的心理, 在战事之后,许久时间赵顼都很少单独与陈宓见面,却是与一个叫徐熹的青年才俊混在一起。
元丰五年,陈宓却是听到了赵顼想要再次发起对西夏的战争。
此事还在秘密的筹划之中,若不是陈宓的消息来源较多,他还真的也要如同其余人一般被蒙在了鼓里。
陈宓也并没有失落,并没有因为赵顼对他的疏远而感觉到失落,因为他其实很明白,离着赵顼驾崩的时间实际上也已经不远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宓也渐渐得知这个事情的全貌,忍不住也有些叹息。
元丰四年大宋举全国之力,却在灵州城下折戟沉沙,损失惨重,但即便如此, 宋军还是占领了大量地盘。
很明显, 宋军已经无力对西夏发动大规模进攻,所以,种谔建议宋神宗,以筑城的方式稳固防线,并逐步蚕食西夏领土,待到城池完备,攻占灵州也就是时间问题。
这当然是个很好的方式,如果有军事经验丰富的老将执行此事,比如让提出这个建议的种谔去执行,大约是可以稳扎稳打蚕食西夏领土,最终达到战略目的的。
但赵顼却选择了相信徐熹。
徐熹此人少有志度,博览周游,以求知古今事变、风俗利疚,不事科举。
熙宁初,王安石行新法,徐禧便作了《治策》二十四篇,当时吕惠卿领修撰经义局,与以布衣充检讨。
赵顼见他的上策后,感觉他是一个大才,便授他为镇安军节度推官、中书户房习学公事。
岁余召对,顾问久之, 曰:“朕多阅人,未见有如卿者。”
于是擢太子中允、馆阁校勘、监察御史里行。
赵顼爱才当然没有错, 但此事他却只信任徐熹,却不相信鄜延路兵马总管,在西北征战无数,经验丰富,看问题的角度也很准确的种谔,却是酿下了大错。
赵顼将筑城的事交给了徐禧和宦官李舜举。
在北宋,文官的权力是大于武将的,到了前线徐禧就成了总指挥,但这里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徐禧根本不懂用兵,对行军打仗没有丝毫经验,派一个外行去指挥军队,自然会出大问题。
果然,徐禧到了西北之后,刚愎自用,没有采取老将种谔的建议,而将筑城地点选在了永乐城,永乐城地势险要,易守而难攻,然而,永乐城有一个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水源。
那里是西北苦寒之地,不是南方,要想找水源是十分困难的,如果城内没有水,一旦被敌人围困,那必将成为死城,人没有饭吃还能坚持一段时间,而没有水喝,三天就可能死亡。
对于这个问题,种谔提出坚决反对,这根本不是什么地点选择问题,没有水源,就是原则问题。
可是,徐禧不听,将种谔被打发到了延州,陈宓之所以得知这些消息,便是因为刘昌祚也在延州,因而得知。
随后,徐禧发动二十三万民夫,开始建城,城池建得很顺利,一十四天之后,工程结束。
宋朝在西夏人眼皮子底下筑城,很快引起了西夏军队的注意,为此,西夏军决定拔掉这根钉子,永乐城对他们的威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在大宋贩卖焦虑 最新章节第三百二十九章 永乐城之败!,网址:https://www.at888.net/293/293093/331.html 沙雕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