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马有明辞别沈复之后,回到家里,给妻子儿女买了新衣服,备办了油盐酱醋,几个大洋的津贴,几乎用尽∶余下的大洋买来竹子,闲日手工编制筛子,集日到街上去卖,日复一日,过着清贫的生活。
这天旭日灿烂,空气清凉》边山上,杏林红紫,野菊芳菲№有明肩挑两雕筛,低哼调,晃晃悠悠步向县城赶集。进入西关,经过马子元家门,偶遇要出城的马子元。集市尚早,马有明被马子元邀入家中№子元祖籍陕西,清末同治年间,因避战乱,移家宁河№子元酬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思想开明。而马有明呢,虽未进过私塾,但幼年除母亲书,听瞎仙唱书,加之当了几年兵,所以历史掌故,古今兴衰,也略知一二,再加上两位舅舅的熏陶,对时局也颇为关心,马有明真是成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人物】次两位挚友一见面,高谈阔论,各抒己见,这次见面,自然亦不例外,特别是将中原大战细了一遍,两人唏嘘叹息了好一会。
“当时,土匪纷起,齐攻省城,军阀欲做渔翁,坐视不救,后来攻省城受挫,转趋河州,你中原大战结束了,依我看,不久宁河恐怕又要糜烂了。唉,以后大概生意做不成了!”马子元招呼老友在西房的炕上坐下,自己在老友的对面坐下,便忧心忡忡的。
“、......先父讲,清末洪氏反清,民初袁世凯秉国政,黎元洪,冯国璋继之,北洋朝廷勾心斗角,混乱不堪;地方上,大军阀争夺地盘,斗个你死我活,饿殍载道,白骨累累,却无人问津。官府征兵征饷,老百姓不堪重负。江浙,两湖一川,百姓受害尤烈,而我们宁河偏处一隅,虽亦受征兵之苦,时有变乱,但未遭大的战乱≮老清朝,民间流传着这样两句话;‘唉,交上钱粮不怕官,孝顺父母不怕天。’对老百姓来,政治虽**,终究太平社会总比战乱强;**可以慢慢消除,可一旦社会乱了,不可收拾矣,吃亏的还是老百姓。”马子元着,情绪有点激动。
“宁为太平犬,不做乱离人。”有时,马有明也会两句绉绉的话。
北房的台阶,是用青色的平石砌成,青幽幽的,整洁无瑕,一个肥乎乎的母犬,带着六个犬,懒洋洋地卧在台阶上晒太阳,个个胖墩墩的,毛色乌黑发亮,青黑色的嘴头前放着食盆,里面全是河沿面,夹杂着很多羊肉,然而它们也懒得吃。
“也是,太平年间,就是一条狗,吃住无忧,战乱年间,人倒不如狗,整天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夜无宿处,东躲西藏,“马子元的眼光也跟着马有明的脸往窗外看,颇有感触的。
‘你先把我们的菜炒过了,你再给你哥炒不迟。’厨房里有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声音激烈的嘟囔道。
‘哎,老大,你清楚点,今天是我们的九月九,况且我哥来了呢,先炒我们的菜,理所当然,再不成,我把锅刷洗一遍,不就万事大吉了,干嘛你这么凶。’也就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女,撅着右嘴,皮鞋嗒嗒嗒,踏着又快又碎的脚步,端着肉菜来到西房。
‘涵子,你也随随你的长柜吗,别总是由着自己的性子’,马有明看着妹妹把菜碟子放到炕桌上,带着责备的口气。
马子元明白是怎么回事…来,马有明就这么一个妹妹,舍不得嫁给别人,就嫁给了老友马子元的大儿子№子元德高望重,虽才到而立之年,已是儿女满堂,大儿子刚到十五,便娶了马有明的妹妹涵子。当时,由于辈分不平,两家的亲戚朋友都来反对,但是两个老友都异口同声地解释;糜子的糜子,谷子的谷子,各按各的辈分走,没什么大不了♀门亲事,对马有明来,妹妹有了归宿,托付给挚友,心里踏实。而对马子元来,却是一个巨大的收获。结婚不到一年,两个新人的性格和生活习惯,自然不同,再,两个家庭的理念原本不同,生活方式随之不同,为人处世,当然格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河州演义 最新章节第二章: 董郎挺临危受命,马有…,网址:https://www.at888.net/215/215862/3.html 沙雕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