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的时候,首先做出的选择便是逃跑,而俄木布面对兵败如山倒的局势也没有任何办法,只得退避三舍。
双方在冰天雪地里都不显纠缠,各自撤退,俄木布在部众崩溃之前,终于赶到了归化城,追随宣大军撤退的脚步前往了大明,而阿济格则顶风冒雪继续前进,终于在集宁海子一带与左翼的扎鲁特部汇合,这才为崇祯七年的东虏入寇画上了休止符。
对于大明来说,这场胜利是辉煌的,从宣大御虏到归化鏖战,大明共斩杀东虏超过四千,西虏过万,极大消耗了金国的实力,考虑到这四千东虏多是白甲精兵,那么相当于消灭八旗中的一整个旗。
除了这些实实在在战功,便是漠南和边墙政治格局的改变,宣大不再直面东虏的威胁,而以往分散大明精力的右翼各部已经成为了大明的盟友,而蒙古真正成为大明附庸的标志件,除了延绥巡抚周士奇以礼部右侍郎的身份出使归化城,为林丹汗主持葬礼,并且代表大明册封林丹汗遗腹子阿布鼐为大明归化王,蒙古大汗之外,便是蒙古太师塔什海向大明使臣周士奇献上大元皇帝玉玺,而这也成为了崇祯皇帝超越二祖列宗的一项功绩,也因为这一点,坊间有了崇祯中兴的传闻。
而这一切的功劳都放在了杨嗣昌的脑袋上,这位以兵部尚书身份出任内阁首辅的文臣,一跃达到了大明臣子的在权势和地位上的巅峰,考虑到天子对他的信重,百官们已经将他和张居正相提并论,这其中的捧杀意味就不言而喻了。
然而,杨嗣昌的光环却没有盖过所有人的风头,除了在剿贼的事情上崭露头角的卢象升成为督师,最耀眼的莫过于礼部侍郎周士奇了,内阁提名他成为三边总督的提议被杨嗣昌以三边安靖的名义否决,然而皇帝去没有接受杨嗣昌的提议,解去周士奇延绥巡抚的实职,原因很简单,在杨嗣昌之后,周士奇也提出了自己的练兵方略。
只是与杨嗣昌练兵先加税的方略不同,周士奇的方略保守了许多,只是要求减免延绥地区的赋税,授权裁汰旧军和整理军屯,然而,在效果上,周士奇却给出了一个大胆的结果,两年内练两万精兵一万辅兵。
皇帝对于这个不需要朝廷投入的练兵方略很感兴趣,欣然同意,而对于杨嗣昌的加税提议则选择了暂时搁置,理由很简单,户部尚书毕自严经过缜密计算,杨嗣昌提出的加税方案过于严苛,会引发新一轮的变乱,而双方妥协的结果便是在两京十三省共选择八个不同的州府试行加税方案,而试行期则是两年。
如此,皇帝的意思很明确了,就是在周士奇和杨嗣昌之间两面下注。
而孙伯纶在宣大御虏之后显的低调了许多,因为攻城炮支援归化鏖战属于和杨嗣昌的私下政治交易,所有孙伯纶的名字根本没有出现在第二次的赏功名单上,而杨嗣昌除了又给了余彦两万两的赏功银子,便是把归化城之战中缴获的牛羊留给了孙伯纶。
而在撤退之前,投效、依附于王师的却图汗部、俄木布的土默特余部,收拢了大批归化城和丰州滩一带的各部部众裹挟南下,但因暴雪在和林格尔一带休整的时候,因为一场大火造成了营啸,牧民四散而逃,出兵阻截的俄木布却遭遇了一支神秘骑兵的袭击,伤亡不小,最终和却图汗一道扔下带不走的部众,从大同左卫入关。
崇祯七年快要过去的时候,漠南的政治局面随着以周士奇为首的使团来到,终于画上了句号,只是最终的结果与原本孙伯纶和塔什海商议的并不完全相同。
塔什海如愿成为了蒙古太师,但漠南实力最强的察哈尔部却交由的林丹汗的长女淑济彻辰代为掌管,等到阿布鼐大汗成年之后,才会交由他,而已经在春天的战争中被打残的鄂尔多斯部却交给了浑阿普台吉,而浑阿普台吉除了宣布效忠大明之外,便是与他那个投降金国的父亲,鄂尔多斯济农额琳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日月宏图 最新章节章四一 大战尾声,网址:https://www.at888.net/180/180102/297_2.html 沙雕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