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振能够齐心协力,哪怕娑葛得到到突厥的支持,原本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可惜,如果终究只是如果。现实却是,武夫出身的周以悌,对原本文官出身,功劳大部分都来自于安抚地方的郭元振,极为瞧不起。而郭元振与娑葛的父亲乃是相交莫逆,娑葛在人前人后,都以叔父称之。周以悌在娑葛与阿始那忠节二人发生冲突之后,收留阿始那忠节入碎叶城,郭元振当然不会高兴。
不高兴的结果就是,当周以悌在碎叶城下第一次击败娑葛之后,郭元振非但没有遣人道贺,反而上表弹劾周以悌处事不公。当娑葛在突厥人的支持下,再度向碎叶发起进攻之时。郭元振也没有“来得及”派一兵一卒相救。
原安西经略使,右威卫将军周以悌丢失碎叶城之后,矢志报仇。再三上血书给朝廷,请求派遣精兵平叛,并且提出了扶植阿始那献为十姓可汗,以胡制胡之策。金山道大总管郭元振则针锋相对,坚持认为与其扶植阿始那献,不如承认娑葛的为十姓可汗,反正二人都是突骑施人,无论谁做了十姓可汗,都不会对大唐绝对忠心。
朝堂的几位拥有相权的重臣,大部分倾向于接纳周以悌的意见。如果造反之后一点惩罚都没有,今后西域各族土酋肯定纷纷为娑葛为榜样,大唐对西域的控制势必摇摇欲坠!但是,眼下距离周以悌最近的一路唐军,就是金山道大总管郭元振所部的左武卫。郭元振本人与周以悌意见相左,派他去支援后者,他未必肯尽全力。(注:相权,大唐没有真正的宰相官职,只有几个官职拥有类似于宰相的权力,如中书令,侍中,左右仆射和同中书门下三品。)
此外,郭元振也是一位著名的儒将,擅长治地抚民和据城防守,并不擅长野战。无论其以前在做凉州都督期间,还是金山大总管的任上,主要功绩都是筑城和结交各族头领,使地方兵戈不兴。让他去跟娑葛决战于沙场,也的确是以短击长。
于是乎,安西大总管的帽子,才会落到牛师奖头上。鉴于牛老将军熟悉西域情况,且跟你郭元振、周以悌关系都不错,萧至忠、宗楚客、纪处讷等当朝大佬反复商量过后,才决定做两手准备。先派遣老将军牛师奖和张潜这个新晋少监带领一万精兵,去“调停”娑葛与阿始那忠节之间的冲突。顺势,劝郭元振和周以悌二人,放弃个人恩怨,以国事为重。
如果娑葛肯借着台阶退兵,归还碎叶城,朝廷非但会既往不咎,还肯定会考虑接受郭元振的提议,封娑葛为十姓可汗。然后调阿始那忠节和他麾下的部族内迁,前往瓜州和沙洲一代休养生息。如果娑葛给脸不要,则由牛师奖带领左骁卫精锐,与周以悌、郭元振两人一道,重夺碎叶城。届时,甘、凉两州的兵马,牛师奖可以全权调遣。
如果单纯从旁观者角度看,朝廷这个决策很稳妥。周以悌的忠心可嘉,但是他的提议,的确没考虑到,对大唐来说,阿始那献与娑葛,其实没任何差别。而郭元振的提议虽然看似解决了眼前问题,却严重缺乏远见。
但是,如果把眼光稍微放具体一些,或者从局内人角度看,朝廷的决策,就大有问题了。郭元振坐镇甘州和凉州多年,地方将领,大多数都出自他的门下。他极力主张招抚娑葛,牛师奖未必能从甘凉二州调得动多少兵卒。
而牛师奖虽然受封为安西大总管,却跟郭元振平级,他如果“调停”失败,准备武力收回碎叶,根本没有资格向郭元振发号施令。
届时,牛师奖只能依靠行军长史张潜,去说服郭元振与自己统一行动。至于郭元振会不会给张潜这个面子,却难以预料!
本章已完成! 盛唐日月 最新章节第二十六章 出玉门,网址:https://www.at888.net/173/173575/220_3.html 沙雕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