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窃明_第430章 行百里者半九十(2/4)_都市小说_爱尚小说网
爱尚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国姓窃明 > 第430章 行百里者半九十(2/4)

第430章 行百里者半九十(2/4)

上一页国姓窃明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爱尚小说网在线收听!
其中最着名的一个工程,就是历史上前宋时期没能成功、而后世近代南水北调时得以成功的“汉水北连”运河方案。

在南阳的方城垭口一带,挖通了桐柏山余脉的一块区域,把汉水的支流白河和北方汝颍经过叶县的一条支流连接起来。如此,作为长江支流的汉水的一部分支流水量,可以不往南流,而往北进入汝颍水系,稍微缓解一丁点河南地区的缺水。

更关键的是打通了一条内河水运通道,让湖广的物资直接水路北上河南被打通。让湖广和四川的物资从此北上可以少往东绕一千多里水路,长远来看绝对能为国家的大范围物资调度运输节约巨大成本,是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活儿。

而这样一项工程,就是从小康十七年到二十年,四年的时间里,靠着几十万新增的想当徭役人口混口公粮吃的百姓,加上大明朝廷原本的攻城兵部队,集中力量修出来的。期间还克服了方城垭口的膨胀土地质问题,硬生生多挖了很多土方量,把这活儿干了。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远远不止一个,所以这四年里,大明内部的运输调度和道路条件,着实又浴火涅槃一样升级了一大台阶,为后续往西北前线集中调运军粮,降低了成本——

毕竟原本情况下,四川和湖广的粮食要运到陕甘供西北军打仗,也得先顺着汉水、长江东下,到合肥才能转入淮河、再利用大运河体系转入黄河。(四川是不可能直接走陆路栈道翻越秦岭的,那条路诸葛亮试过,损耗太大。走一万里水运的成本都不如翻越秦岭几百里的损耗大)

而现在,四川和湖广的粮食,就能省掉从襄阳到合肥的这一千多里水路,一往一返加起来算两倍,能省下两千八百里水运航程,这可都是成本。

……

而除了这些交通基建设施的进步,大明这五年里还在其他科教领域,取得了不少进展。

科技的发展,可是不会因为自然的灾害而拖延的,科研自有其节奏,只要基础经费够,科学家闲着也是闲着,总要弄点东西。

而这五年里,罗伯特.胡克虽然没能把“瓦特蒸汽机”改良出来,那还差得太远。可其他周边小发明却没少搞——当然,是大明科学院和各大研究所、还有南大的诸多学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并不是胡克单打独斗的。

包括历史上1735年才被英国人发明出来的航海钟,如今终于被大明提前55年发明出来了,而且还一上来就同期进行了小型化实验、用了标准化弹黄和标准化齿轮制造的擒纵装置,让“抗颠簸的航海钟”,能够在后续几年内,就小型化成怀表。

这玩意儿一出现,大明的航海事业肯定会进一步蓬勃发展,因为终于可以使用近代化的“精确确定经度航行法”了。

在没有精确计时、不会被海浪颠簸导致快慢的航海钟之前,人类航海是非法精确确认自己所处位置的经度的。这也就导致很多航行只能用纬度航行法,沿着一个纬度正东正西航行,以免偏航。

配合上经度航行法之后,海船能在海上航出更多直奔目的地的精确航线,平均算下来,能节约一到两成的航行里程,也就能在原本基础上再降低一两成的航行时间和航行运输成本。也能更方便地井喷式地理发现、更精确地测绘海岸线地图。

除了航海钟之外,作为胡克助理的安东尼.列文虎克,也毫不意外地在大明内务府的资金材料支持下,发明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并且第一次观测发现了细菌等微生物——

这事儿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因为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本来就是列文虎克发明的。只不过原本的历史上他在荷兰时没那么多人支持,要花自己的钱搞研究,就慢一些。现在到了大明,各种光学打磨耗材和光学玻璃基料随便他用随便他花,自然进展飞速迅勐。

而显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国姓窃明 最新章节第430章 行百里者半九十,网址:https://www.at55.net/357/357937/521_2.html 沙雕视频
上一页国姓窃明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