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窃明_第362章 收回拳头是为了打出去更疼(2/4)_都市小说_爱尚小说网
爱尚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国姓窃明 > 第362章 收回拳头是为了打出去更疼(2/4)

第362章 收回拳头是为了打出去更疼(2/4)

上一页国姓窃明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爱尚小说网在线收听!
的粮食,就依然靠南方运输。不过收复了北京和天津后,军粮运输的损耗倒是比此前在大名、邯郸、保定等地决战时小了很多。

因为在河北平原腹地决战时,连大运河都没法用,大名府和邯郸周边都是不通运河的。到了天津之后,不但有运河,还能彻底恢复沉家多年来干的老本行——黄海海运军粮。

所以,这几个月朱树人还吩咐驻军赶快修复天津的港务设施,并且疏浚永定河。运输损耗一降下来,几十万人的吃饭问题,也就不会变成一个天文数字了。

永定河、武清河乃至其他连接天津大沽口至北京的河道,在崇祯年间一直是有修缮的,毕竟当时北京城就靠这几条河维系命脉,一旦淤浅无法通过漕船,京城周边数百万人就得饿死。

但顺治统治的七年里,因为南北方始终处在两个政权控制下,南方的漕运改海彻底断了,多尔衮和豪格也就没有再浪费民力年年清淤永定河武清河,反正人力花下去也没粮食运进来,还不如省点力气少吃几口饭。

七年淤积下来,现在要重新启用,自然也需要费点力气。大明的主战部队将士,对于干这种河工的活儿,内心多少是有点抵触的,但将领们解释了需求后,大家知道这是为了自己的军粮吃饭问题,也就忍了,暂时客串几个月苦力。

……

搞定了这一切之后,朱树人便请示了南京朝廷,准备把北伐的五十万大军,撤回二十万至南方,再分兵十万人往东沿海驻扎,比如驻在登来、天津等地,只在北方内陆不靠海的位置,留二十万作战部队,以减少军粮消耗,维持财政收支平衡,以利持久。

收复关内的难度,和北逐草原残寇的难度,远不是一个级别的,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如果太急切,把自己吃崩了,再来一波崇祯时的流贼,那绝对是得不偿失。

南京的隆武帝朱常淓本就没什么雄图远略,这次能半年之内收复北京,他就已经很满意了。

至于朝中文官,最鹰派讲究大义名分的史可法,也觉得现在的立功进度已经足够快,所以全部通过,准许朱树人先撤一部分部队南下。

四月初八,朱常淓正式下旨,让朱树人领兵二十万暂且南归,并且带上主要立功将领,回南京述职表功,接受升赏,顺便奏对集议一下下一阶段的追击工作、具体该如何展开。

北方只留下一个河南兼北直隶总督张煌言,暂且主持新光复地区的安抚治理工作,继续剿匪扫除零散残敌。

另外,朱常淓也在旨意中,顺带宣布了对北京城内残留的宫室、宫廷珍宝、宦官宫女的处置意见。

北京紫禁城的后宫需要封存,不必修缮,暂时节省钱粮以示体恤民力,只要把烧毁破坏的残骸清理干净即可。

前朝部分,三大殿没有皇帝亲临,肯定是不能动用的,但左右偏殿、原六部衙门,都可以直接用于办公,还可以挪用一座殿宇作为北直隶总督的临时幕府。

毕竟有明一朝,原本在南北直隶都是不设总督的,也就没有总督办公的衙门,现在新设的官职,配套工作当然也要事急从权。

事实上,不重修被焚毁的紫禁城建筑,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眼下根本就没有符合标准的材料供应,如果强行造,最后降低标准,损失的也是朝廷体面,那还不如不造。

历史上清朝初年,紫禁城很多宫室被焚毁后,可以有材料重修,一个重要的来源,就是明朝留下的十三陵——

从康熙到乾隆年间,中国大地上仅存的尺寸够大树龄够老、可以修皇宫的金丝楠木,已经完全不足了。清朝修紫禁城,很多金丝楠木,是打着“帮前朝修缮年久失修的十三陵”,然后用便宜的新木料给十三陵换上去,再把十三陵拆出来的金丝楠木老料子,用来修乾清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国姓窃明 最新章节第362章 收回拳头是为了打出去更疼,网址:https://www.at55.net/357/357937/451_2.html 沙雕视频
上一页国姓窃明章节列表下一页